第五百三十章_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三十章

第(1/3)页

  二战时期空降兵开始大规模投入实战,但当时降落伞和飞机技术都不成熟,跳伞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士兵着陆后分散面较广,难以集结,缺点方面非常之多。

  而且在降落过程中,空降兵就是地面敌军的活靶子,很容易被高射机枪、高射炮等火力密集武器打下来。

  即便成功降落也是孤悬敌后,如果正面进攻的主力进展迟缓,那么重武器匮乏的空降兵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期间各国空降兵平均阵亡率高达50%以上,1944年在荷兰境内爆发的“市场花园行动”战争,英国第一空降师一万多人参战,最终活下来的不到两千人人,阵亡率高达80%,堪称最危险的兵种。

  有人开玩笑,说空降狗的生命只有19秒,这是因为他们跳伞高度一般是800~900米,自由落体时间大概是19秒,如果跳伞失败很难幸存,摔在地面基本就是一堆烂泥,捡都捡不起来。

  说难听点,大规模的空降作战买的就是“单程票”,哪怕战况不利也无法再撤回出发机场,只能战斗到底或者全军覆灭。所以伞兵又被称之为“先行送死部队”,天生就是被包围的命。

  所以廖铭禹也针对空降部队的问题研究了很久,特别是趁麦瑞尔支队到黑河基地之际,他毫不吝啬的拿出了大量的装备给对方换装,还为其灌输了许多专业知识以及应对方法。

  首先就是单兵跳伞设备,麦支队用的是美国T5空降伞包,这是美国空军大量应用在运输机和一些非武装类飞机上的空勤伞包。

  虽然美军的空勤伞相比于别国已经算做得比较完善了,但按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开伞速度慢、面料强度低、开伞后无法保持空降兵平衡,容易造成开伞瞬间陡然拉升或者成飘荡状态,前者容易造成伞兵装备丢失,后者则容易让伞兵在伞降过程间无法调整方向而遭受地面火力的攻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