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75章水密隔舱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5章 第75章水密隔舱

第(1/3)页

八仙桌上摆好三牲,  香炉烟雾萦绕,裴知州带头祷告,祭祀海神。

        随后,  裴秉元又给诸位造船匠们分发红钱,以振士气。

        区区一架二三百料的船只,  裴秉元如此兴师动众,为的是告诉众人,  一定会再兴造船厂。

        树龙骨仪式结束后,从造船厂归,裴少淮满脑的心思都是船只船只——他很想知晓,  在工业不发达的大庆朝,工匠们是如一点点建造出可以乘风御浪的硬帆乌尾大船的?

        既是游学的,岂能错失此等良机,  不去钻研一番?

        翌日,裴少淮去邹府,同邹阁老了自己的打算,  邹阁老大为赞同。

        邹阁老提点他道:“诚斋先生诗曰‘暗『潮』巴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江河之中的暗流,  唯有日日行水的撑篙人最为熟谙,可以避之、让之。之同,甚么样的船只最为牢固畅行,最适合御敌鏖战,造船必定通晓几分,  甲子白发,这匠籍老身份虽微,学问可不小,  值你去一学。”

        又道:“‘天下之事,闻不如知之为详,不如居知之为尽’,此番你去识了造船,若是日后入工部执掌建造之事,或是入兵部辖领战船水师历练,皆有好处。你知晓愈多,在朝中人共事时,愈不易被人蒙蔽、牵着鼻子走。”

        邹阁老所言,裴少淮所想不谋而合,裴少淮应道:“小子省了。”

        此后数月里,裴少淮奔走于书堂、造船厂、邹府和家之间,忙碌而充实。

        在造船厂里,裴少淮认识了将六十的王匠头,会讲官话。王匠头是个身材矮小的小老头,身子骨仍旧健朗,轻时几乎做过造船的每一道工序。

        他不上手做重活,只负责游走在船坞各处,或指导轻的匠工们做事,或检验每道工序的质量。

        王匠头每每到裴少淮过,都会笑眯成眼缝,道:“裴举人又啦?”

        裴少淮点点头,谦虚应道:“过同王师傅请教造船的学问。”

        “可不敢是请教。”王匠头摇摇手,道,“我不懂甚么是学问,只晓这是祖上一代代改进后留下的技艺,这其中但有裴举人好奇的,老头子必定尽应答。”

        船坞里头,工匠们往往,或刨削木板,或开榫打眼,或借火翘曲木条,各有各的活,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裴少淮跟随王匠头穿梭各个工间。

        “王师傅,这造船共有多少道工序?”裴少淮问道。

        王匠头边走边应道:“太仓船用的是船壳法,大工序有七道,一曰龙骨,二曰底板,三曰隔舱,四曰船舵,五曰梁拱,六曰船肋,七曰甲板之上。小工序则不计其数,譬如捻缝、涂漆、铆钉……我虽都曾干过,不曾数过。”

        又道:“这造船难不难,不外乎同造房子一样,一个是在地上建造,一个是在水上建造罢了。龙骨够粗够韧,摆正,木料用好,相当于地基落稳固,造船就成了一半。匠工们干活时,铆实,捻紧,木板交叠,干愈细,船的寿命就愈长久。”

        经过木料场时,裴少淮木头粗细、横截木纹各有不同,显然是木料有别,于是停下多端详了一会。

        王匠头适时上解释道:“海水咸苦,造海船比造河船对木料要求更高一。油松木长泡不烂,可做龙骨,樟木不易裂,可做舱板,杉木轻韧,可做底板。”

        王匠头带裴少淮进有人把守的仓库中,指着单独摆放几柱木料,道:“这几根才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