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8章:惊慌的高丽和倭国_舌尖上的大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08章:惊慌的高丽和倭国

第(1/3)页

  杨柳絮儿满城里飘的时候,杨怀仁把那份军官制度改革的建议递了上去。

  只用了两天时间,便通过的御批,开始在禁军之中施行。

  武将集团的心情一片大好,文官集团那边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

  杨怀仁倒不觉得以前的担心是多余的,而是觉得,也许文官集团做出了让步,或者他们表面做出了让步,实际上却觉得这是让文官渗透到军队里的一个绝佳的机会。

  这就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不同看法了。

  不过仔细想想,文官集团的想法,更多的是臆测,而让武将集团所振奋的事情,却是会实打实的发生的。

  让文官进入军队担任实际的基层职事,看起来简单,但实际影响深远。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改变,最大的作用是逐渐消除文官和武将之间的界限和隔阂。

  就比如杨怀仁,他原来的身份是个书生,可从头到尾他都担任武职,所以在他心中,文官和武将之间的界限,就没那么明显。

  甚至因为武将的地位和文官相差太大,他内心里总会产生同情武将的心理。

  而最终在他心里形成的概念,就是文武不应该轻谁重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治和武功,同样的重要。

  虽然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时期,也要分主次,但这种主次并不会形成眼下文武差距太大,甚至快要形成文武之间矛盾的情况。

  当然,这种变化也绝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检验。

  对于那些考中了进士却没有机会出仕的士子们来说,这就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机遇了。

  肯定也有一部分迂腐和顽固不化的读书人不屑于进入军队里任职,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抓住这个机会的。

  军营里也一样,新人来了,旧人当然也有一些忧虑,但在相对完善的制度之下,不存在谁管着谁,大家都是同僚,相处下来,也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实际情况是,军营里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