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奇取汴梁城(十一)(求订阅!)_水浒逐鹿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四十一章 奇取汴梁城(十一)(求订阅!)

第(2/3)页



  言毕,李助就离开了城墙,然后去找王庆。

  在王庆的引领之下,李助登门来见唐恪。

  见李助和王庆登门,唐恪先是差异一下,随即自嘲道:“不知二位来见我这个误国罪人,有何贵干?”

  李助道:“我主曾说,宋国误君大臣不少,可这其中不包括您唐大人,您在形势不利于宋国时主和、在不能打时主张迁都,都是正确的选择,我主对唐大人您的评价的原话是‘赵桓走马灯似地拜罢了二十六名宰执大臣,其中,仅李纲、唐恪可为相,李纲过刚,又少一分韧劲,非遇明君,难以大用,唐恪始终清醒,对形势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有能力,也有眼力,只可惜少了一分太宰应有的气度,太过拘泥于党争,所以不可为太宰,最多只能为少宰。’。”

  虽然李衍说唐恪不可为正宰相,最多只能为副宰相,但能得李衍这个评价,已经很不容易了,尤其是像唐恪这样名声不好又没办成甚么大事的前宋国宰执。

  这么说吧,有了李衍的这个客观评价,唐恪虽不至于一下子就从误国中解脱,至少再也不用担负罪臣之名。

  所以,唐恪对李衍还是很感激的,道:“求李道长代唐恪谢过辽东王。”

  李助道:“唐大人可以自己跟君上道谢。”

  唐恪何等聪明,怎么会不明白李助这是在替李衍招揽他?

  唐恪道:“唐恪生是宋臣,死亦是宋臣。”

  李助道:“经此巨变,唐大人难度还看不出来,赵宋有今日,实是因为赵佶、赵桓父子没有人主之才,你等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均不被其父子采纳,而一些重要误国之谋却又均被其父子采纳?”

  李助悠悠地又道:“唐大人难道就不想干出一番政绩证明你自己,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盖棺定论?”

  唐恪才五十出头,还可以有很长的政治生命,说实话,他也不甘心就此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尤其是以目前的名声结束。

  李助又道:“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唐大人博览群书,想必知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