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蛟龙入海(求订阅!)_水浒逐鹿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八章 蛟龙入海(求订阅!)

第(1/3)页

  …

  蔡攸是五月十八离开的京城,六月十三才到达的雄州。

  这仅仅千里之路,快马加鞭最多三天的路程,蔡攸竟然整整走了二十五天。

  一路之上,蔡攸逢庙就跪拜,见神就烧香,据说用了整整一马车的香火。

  而不管是面对佛祖还是面对观音菩萨,蔡攸都双手拈香,闭目祈祷,口中念念有词,乞求他们保佑,大宋之师旗开得胜,一举收复燕京,让他自己载誉而归。

  走到大名府时,蔡攸获知宋军兵败白沟,突然病倒,而且是卧床不起。

  大名府留守赶紧找来一些美女日夜精心照料,蔡攸这才渐渐康复起来。

  蔡攸到达雄州宣抚司时,赵佶下达的撤军的手诏也正好刚刚传来。

  童贯接到命令之后,打算先退回到河间府,在那里等待时机。

  而蔡攸则很想回到大名府,继续养病。

  所有人都在做撤军的准备。

  只有收复燕云的首倡者赵良嗣,很不甘心这么失败——他们如果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去,他肯定会遭到臣僚们的白眼和嘲笑,更关键的是他的政治生命也将到头了。

  赵良嗣曾听马扩说过,李处温现在是耶律淳的宰相,手握大权。

  而多年前,赵良嗣与李处温曾结为莫逆之交,因此他想给李处温写封信劝他做内应,劝耶律淳投降。

  赵良嗣来到宣抚司对童贯说:“我过去在辽朝时曾与李处温结成莫逆之交,李处温见天祚帝失德,曾想与我一同南奔大宋,我们还曾于燕京北极庙拈香为盟,欲共图灭契丹,如果李处温收到我的书信,应该会为咱们的内应。”

  童贯听罢,眼睛一亮!

  其实,童贯和赵良嗣的处境是一样的,甚至更遭——他们如果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那么童贯不仅政治生命结束,还得背着这个大败的耻辱一直进棺材。

  所以,听赵良嗣说还有李处温这个希望,童贯马上命令赵良嗣给李处温写信。

  赵良嗣在信中写道:

  窃以为,天厌契丹,自取颠覆,兵连祸结,弥历岁时,旧君未还,新君孤立,扰攘之余,仰惟劳止……

  ……

  李处温接到赵良嗣的密信之后,反复看了好几遍,感慨万千,也动了降宋的念头。

  可李处温觉得,劝降耶律淳,已经不太可能成功了。

  因为萧干和耶律大石将宋军打败,辽军上下皆认为宋军不堪一击,所以都要求跟宋军决战到底。

  另外,汉臣之中,像左企弓等人也明确表态,宁肯降李衍、降金,也决不降宋——他们对大宋一肚子气愤,认为大宋破坏百年盟约,出尔反尔,很不诚信,耍小心眼,根本靠不住。

  李处温最着急的是他自己手中没有武装。

  辽军现在被分成了好几块。

  除了防守居庸关、紫荆关、古北口等要地的辽军,其余辽军大约分成了四部分。

  一部分掌握在萧干手里,主要驻扎在范村一带。

  一部分掌握在耶律大石手里,主要驻扎在新城与白沟河一带。

  一部分掌握在郭药师手里,主要驻扎在涿州一带。

  还有一块就是保卫燕京的军队,本来掌握在耶律淳手里,但因为耶律淳病重,实际上掌握在萧普贤女和她女儿耶律答里孛手里。

  没有一点掌握在李处温手中。

  而没有武装就没有左右形势的力量,底气也就不足。

  李处温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以备不时之需。

  可建立一支武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好在,李处温手中有一笔钱,那是耶律淳交给他让他招兵买马用来抵御女真人的。

  李处温准备用这笔钱招募勇士,建立他自己的武装。

  不久,李处温便让他的儿子李奭给赵良嗣写回信,介绍一下燕京这边的情况。

  李奭在回信中说:

  自曩昔一别,时绝音秏,耳可得闻,目不得见。至于宴饮谈笑,每思而念之。是时,奭与待制尝数言灭虏为誓。近岁之间,内外相凌,盗贼竞起,虽分五路,已陷四京,虽有幽燕,孤危将亡,甚于累卵,无计解其纷难也,盖历数之将尽矣。

  相公自入枢廷,顿变白首,夙夜不遑,怀履薄临深之惧,东虏近日,复有深入,虑遭族诛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w.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